《201510》
每次到臺北都很想去走走的『寶藏巖國際藝術村』,
這次終於查好路線資料然後順利到訪了。
我是按照官方網站的路線,
從捷運公館站一號出口出站→右轉羅斯福路四段90號→左轉汀州路→
汀州路三段230巷→順著斜坡步行5-7分鐘後就可以看到寶藏巖的入口了。
拐入汀州路三段230巷後,沿著斜坡上的人行步道向前行,
會看到左手邊的圍牆上有著一片片的彩繪圖案,
回程時再度注意到這些彩繪圖案,
才發現這彩繪出了寶藏巖藝術村的眷村故事。
入口處有一面大大的彩繪地圖,
還有詳細寫著藝術村內每個藝文空間及公共藝術的地點,
不過我嫌這個彩繪地圖內容太多太複雜,加上我又是第一次來這裡,
所以想著這天就不參考地圖指示圖,而是隨著自己的心意隨意走走就好。
經過彩繪地圖後,會看到左手邊階梯下方有個大大的空地停車場,
停車場也有著許多的彩繪圖案。
繼續往前走,『寶藏巖』(寶藏巖觀音寺)會出現在正前方,
這是個市定古蹟,我進入稍微參觀了一下。
寶藏巖創建於清康熙年間,是臺北最古老的佛寺之一,主祭觀音佛祖。
因為寶藏巖靠著山崖而建,故被稱為『巖』,又稱為石壁潭寺、觀音亭;
觀音巖經過多次修建,目前所見多為晚近時期改建之物,
但是有些石柱、石垛、石雕、木雕與石牌仍為清代原物件。
我覺得天花板上的彩繪山水圖案很是美麗,於是有拍了幾張照片。
經過寶藏巖觀音寺後,順順沿著走道就會抵達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的入口處,
藝術村的開放時間為早上十一點到晚上十點,並且禁止車輛進入。
寶藏巖藝術村入口處設有村莊信箱,
每一個有營運的藝文空間也都有標示清楚門牌號碼,
不過先前說過我這天是走非常隨性路線,於是這些都僅供參考用。
後來發現雖然藝術村入口處有寫明開放時間為早上十一點,
但實際參觀的這天,
雖然行走在藝術村內,但卻發現幾乎每一個藝文空間都是大門深鎖,
有可能是這天是平日非假日的關係,也可能是藝術家個性非常隨性的關係,
不過沒關係,就算沒有進入各藝文空間參觀,
但是戶外的老房子、公共藝術作品就已經很夠拍了。
我這天是看到有階梯就上、有洞就鑽、不放過眼睛瞧見的每一個地方,
然後就因為這裡實在太好拍了,一不小心就拍了太多照片,
雖經過整理還是有百來張照片放上來,所以『以下圖多請慎入』。
往回走回到了『三角窗服務棧』,
這裡有一個『寶村柑仔店』的扛棒,
順著階梯往下走,就可以直直到達寶村柑仔店了,
店內除了販賣小零嘴、童玩外,還有賣古早味冰棒,
這天因為天氣相當炎熱,
走完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一圈後的我,真的是覺得又渴又累,
原本想買支冰棒來解解渴,但可惜想吃的口味都賣光了,
想來一定是因為天氣太熱所以冰棒銷量特別好。
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內還有在地居民在此居住,
所以若有看到像這種牌子『居民住所,請勿進入』,
千萬要止住腳步不要打擾了當地居民。
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整體包含了市定古蹟的寶藏巖觀音寺,
以及從此廟附近延伸出的歷史聚落,
此聚落主要由六十及七十年代所興建的違章建築,
這些建築依山傍水而建,蜿蜒錯綜複雜,呈現了臺灣特殊的聚落樣貌。
在2004年,寶藏巖被登錄為歷史建築,以聚落活化的型態保存下來,
2006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開始進行聚落修繕工程,
2010年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正式營運。
這裡以『聚落共生』的概念,
用藝術及在地居民共構的做法來活化保存寶藏巖,
創造出聚落多元豐富的樣貌,並注入了寶藏巖新的生命力。
目前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設有十四間藝術家工作室,
作為國內外駐村藝術家工作及生活的空間,
另外也規劃了排練室、展覽室及戶外展演空間。
寶藏巖國際藝術村
02-2364-5313
臺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號
開放時間 11:00-22:00(週一休館)
下次一定要排一下
請問
你這樣子走下來
花了多少時間?
不過我是平日去,所以人比較少比較好拍照,假日如果很多人,可能拍照會比較不好拍,也會拖一些時間吧。